其实手机摄影取景,最适合的方式,就是拍摄和肉眼类似,但又稍微广阔的东西。也就是要“看着舒服”。
通常取景我们可以分三步走。
1、观察周围的光线
光其实有属性的。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光来拍照,就需要根据它的属性来做判断,选择出合适的光。
光的方向:
正面光:平光,没有层次,被称为“业余用光”。
45度侧光:比例均衡,有一种微妙的立体感。是一种比较良好的用光。
90度侧光:“结构光线”,强烈的立体感。
逆光:根据曝光情况,会获得具有感染力的效果,如剪影。
光线的强弱:
决定了照片的明亮与阴暗程度。
光线的位置:
光线的位置高低,决定物体阴影长短。
光线的软硬:
硬光:能使物体产生明显阴影效果的光。方向性较强。如晴天。
软光:方向性不强的光线。感觉光从四周摄来。
观察光线,主要看光线来自什么方向,强弱如何,摆好拍摄位置。
捕捉光线的黄金时间:清晨和傍晚。光线位置比较低,影子拉的很长,而且此时光线色彩丰富。
光线还能参与构图。熟练后,可以运用逆光、斜射、影子等灵活制造有趣的照片。
2、拍摄距离和拍摄角度
首先要了解的一个概念:人的惰性视距和惰性视角。(平时看世界最舒服的视距和视角)
![](https://xp329486175.github.io/images/blog/2019-10/photo_01.png)
惰性视距:自己方圆10m以内,1m之外与视线平行的东西。
惰性视角:手机提供的28mm的焦距视角。
补课:什么是焦距?
焦距: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。(通俗一点就是物体在镜头的大小)
![](https://xp329486175.github.io/images/blog/2019-10/photo_02.png)
手机实际上多为28mm小广角镜头。(定焦镜头)
双镜头手机多了56mm镜头。
一般来说,手机摄影的变焦为电子变焦,拉大会造成画质变差,建议还是用原始焦距拍摄。
取景上的视角:
平拍
仰视
俯视
手机取景:突破取景局限,实际上是突破人的观察惰性。
更近:近过一米。拍细节。
更远:远过十米。拍整体。
3、观察周围元素
点
线
面
通俗的说,就是将画面中各个元素用点线面的概念来代替,并将这些元素均匀组合,组成一张视觉舒适的图片。其实这也就是构图的本质。当然还有更高阶的平面构图、立体构图、色彩构图等知识,这些都会在后面单独讲到。
总结
最适合手机摄影的光:自然光。
取景观察的核心:打破人眼惰性。
观察取景的基本元素:点、线、面。